金相显微成像系统应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无灰尘、无振动、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建议在20℃±5℃左右;需要定期对显微镜进行清洁和保养,使用干净的软布擦拭显微镜的外壳和光学部件,保持其清洁光亮。对于镜头等光学部件,要用专用的擦镜纸轻轻擦拭,避免划伤镜头。
金相显微成像系统的测定步骤:
1.样品准备: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通过切割、镶嵌等方式使试样尺寸适合显微镜观察。若为金属试样,需进行镶嵌或机械固定。
-对试样进行磨光,依次在由粗到细的各号金相砂纸上打磨,去除表层并得到平整表面。例如从240碳化硅砂纸开始,逐步换用更细的砂纸,如600、1200等,每换一道砂纸,需将试样旋转90°,直至上一道磨痕消失。
-抛光处理,可选用机械抛光、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等方法。机械抛光常用金丝绒或丝绸布作为抛光布,配合适当的抛光膏进行抛光,使试样表面达到镜面效果;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则需根据试样材料选择合适的抛光液和工艺参数。
-侵蚀显示组织,根据试样材料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侵蚀剂,如盐酸、硝酸、氢氟酸等的混合溶液,或特定的化学试剂,将试样浸入侵蚀剂中适当时间,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酒精冲洗,吹干。
2.显微镜调整:
-打开电源,确保显微镜的电源稳定,电压符合要求。
-调节光源亮度,根据观察需求,通过调节光源强度旋钮,使光线适中且均匀地照射在试样表面,避免过亮或过暗影响观察效果。
-放置试样,将制备好的试样放置在载物台上,并用夹持装置固定好,确保试样表面与物镜垂直。
-选择合适倍数的物镜和目镜,根据需要观察的细节和放大倍数要求,先选择较低倍数的物镜进行初步观察,再根据情况逐步切换到高倍数物镜。
-调节焦距,通过粗调和微调旋钮,使图像清晰。先使用粗调旋钮找到大致的图像位置,然后再用微调旋钮进行精细调节,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
3.图像观察与拍摄:
-观察试样的微观组织形态,包括晶粒大小、形状、相分布、缺陷等特征。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适当移动试样或调整焦距,以获得观察效果。
-若需要拍摄图像,可调整相机参数,如曝光时间、增益、白平衡等,以确保拍摄出高质量的金相照片。在拍摄前,可先通过显示器观察图像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后再拍摄。
4.数据分析与记录:
-对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分析,测量晶粒尺寸、相含量、第二相粒子的大小和分布等参数。可以使用专业的图像分析软件或显微镜自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记录观察结果和测量数据,包括试样信息、观察部位、放大倍数、组织特征描述、测量数据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