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传统光学显微镜相比,它能将水平分辨率提高40以上,优势可达120nm。针孔的存在有效去除杂散光,使图像更清晰、细节更丰富,让研究人员能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可逐层获得二维光学横断面图像,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直观呈现样品内部复杂的三维结构,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形态、组织架构及分子分布等。
支持同时使用多种荧光探针标记不同的细胞或分子成分,在同一视野下区分并观察它们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为研究细胞内多种元素的动态变化提供便利。具有良好的时效性与适应性,可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实时观察,记录细胞的生长、分裂、迁移等动态过程,对生物医学研究意义重大。能获取高清晰度、反差明显的光学切片图,准确反映样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方便对样品进行分层研究和分析。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参数设置
-选择激光与滤光片:根据荧光探针的激发与发射波长,挑选合适的激光、激光功率、光谱滤光片和发射滤光片。
-确定扫描方式:可选择点、线、面或3D扫描等不同的扫描方法。
-设定分辨率:分辨率越高,扫描速度越慢,但图像信噪比越好,不过可能出现光漂白现象,需权衡后确定合适的扫描密度(分辨率)。
-选取物镜及放大倍率:先选择物镜的倍数及电子放大倍率,再据此选择扫描范围。由于物镜的透光率与数值孔径(NA)的四次方成正比,且与物镜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应尽量选用高数值孔径的物镜。
-调整其他参数:依据样品制备质量,选择合适的针孔尺寸,并调节激光管电压、光电倍增管功率、降噪等,使设备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
2.观察与定位
-初步观察:通过目镜对样品进行初步观察,找到感兴趣的区域。
-准确定位:当在目镜下确定准确的样品位置后,设置通道数量和激发模块。
3.图像采集
-开始扫描:按照设定好的参数启动扫描程序,获取样品的图像数据。在长时间成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激光的高强度照明导致活细胞的光毒性或固定标本的光漂白现象。为此,可在保证成像清晰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激光强度,并提高增益;同时避免长时间连续曝光,可根据需要调整拍摄间隔。
-自动对焦辅助:长时间成像可能导致焦点漂移,此时可结合自动对焦功能确保图像清晰度。